鼻過敏能否根治?

1546398_651956044866216_743097964_n

最近常有人問我 鼻過敏需要吃多久的中藥才能斷根?

其實要根治鼻過敏的關鍵不在藥物,藥物把你的鼻過敏治好了,還有幾件事要注意:

1. 環境過敏原的減少

2. 飲食種類的選擇

3. 持續的中藥調理

4. 天氣變化 注意保暖

1. 環境過敏原的減少

如:塵蟎,包括其糞便也會造成過敏。粉塵也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居家的環境要保持清潔,地板可以天天拖最好,冷氣、除濕機的濾網要保持乾淨;電風扇的護網 和電扇葉片也要常清洗;床單、枕頭套、窗簾也要定時清洗。如果家裡有一台空氣清淨機,對於過敏原的減少會有很大的幫助。

2. 飲食種類的選擇

盡量避免冰冷飲料、冰品的飲食。冰冷的飲料食物經過咽喉會刺激黏膜,容易造成過敏。牛奶、羊奶也容易引起過敏,雖然坊間有很多廣告暗示或明示羊奶可以改善 過敏體質,但是臨床來就診的患者中,很多就有喝羊奶的習慣。多吃魚倒是不錯的選擇,魚肉含有豐富的omega-3亞麻仁油,可以幫助抗過敏,且魚肉沒有羊 奶的腥羶味,小朋友又愛吃,除了抗過敏也可幫助大腦發育。若想補充乳製品,優酪乳會是不錯的選擇。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C的攝取也有幫助,中醫雖然說 柑橘類、奇異果偏涼,但是在中午以前吃並沒有關係,所以不用特別忌諱這類水果,而且如果飲食均衡,蛋白質,魚、肉、蛋類都有吃的話,並不用擔心飲食屬性偏 涼。

3. 持續的中藥調理

鼻過敏有分發作期與緩解期。最嚴重的就是一直處在發作期的狀態,有人會選擇用鼻噴劑,但是若不用時症狀會反彈更嚴重。若是使用類固醇,又擔心類固醇帶來的 副作用,如:月亮臉。而來看中醫吃中藥的,也有怎麼吃都不見改善的。這時候就要去思考環境是否已經整理清潔,飲食是否適當控制了。而有吃藥有好,沒吃藥就 沒有好的,也是要配合環境的清潔與飲食的控制。另一個狀況是吃了中藥好一陣子,然後又復發的,表示體質需要進一步調理。因此建議鼻過敏患者,不論你是吃中 藥還是鼻噴劑,抑或是吃類固醇的,在緩解期要找中醫師幫你調整體質,有些是寒邪未盡,有些是濕熱體質,有些是肺脾氣虛…要根據你的體質進行調理。進行體質 調理建議用中藥材水煎服用效果較明顯,當然科學中藥粉也有一定的療效,沒有時間煮藥的患者也可用科學中藥粉來調理即可。西洋參或粉光參對於鼻過敏的調理也 很有幫助,尤其是肺脾氣虛的人效果更加顯著。

4. 天氣變化 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通鼻竅」,也就是說「皮膚、肺、氣管、鼻子」彼此的關係很大。像最近天氣漸漸轉涼,有些人就會出現流鼻水、流清涕、打噴嚏、咳嗽、 喉嚨癢的症狀,以為是感冒,其實大部分都是鼻過敏的症狀。但咳嗽嚴重或打噴嚏嚴重時,會併發急性鼻咽炎,才是真的感冒了。因此在天氣變化時,要加一件薄外 套,有鼻過敏病史的人,出門要戴口罩,甚至要戴手套,避免吹到風,預防勝於治療,也符合中醫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

最後教大家簡單的居家護理。穴道按摩可以在鼻子兩旁(迎香穴)附近,用手指搓揉,促進鼻子血液循環。也可以按壓虎口(合谷穴),按至有酸微痛的感覺才有 效。也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子,或是用一杯熱騰騰有蒸氣冒出的熱水來蒸鼻子,都可以改善鼻子血液循環。還有一招,每天早上泡一杯薑茶,用2片老薑,熱水沖 服,熱熱的喝,微微出汗效果更好。

網路預約

http://59.124.174.66:82/MobileGO.aspx?Code=3831032406

門診時間:

http://blog.drsifon.com/2012/03/23/1010323/

如有引用或轉載,請著註明出處:http://sifon0728.wordpress.com/2012/03/21/noseall/

常見早餐的熱量

1782088_817965478265271_5212782229216533275_n

原味蛋餅(熱量约300大卡)

火腿蛋餅(熱量约380大卡)

玉米蛋餅(熱量约360大卡)

肉鬆蛋餅(熱量约380大卡)

鮪魚蛋餅(熱量约300大卡)

起司蛋餅(熱量约380大卡)

培根蛋餅(熱量约425大卡)

 

火腿三明治 熱量:262kcal

總匯三明治 熱量:329kcal

鮪魚三明治 熱量:287.5kcal

肉鬆蛋三明治熱量:301.15kcal

巧克力土司 熱量:194.6kcal

三明治 熱量:262.4kcal

香雞堡 熱量:420kcal**

綠豆沙牛乳 熱量:142.5kcal

花生土司 熱量:230kcal

草莓土司 熱量:180kcal

咖啡牛奶 熱量:120kcal

柳橙汁 熱量:60kcal

煎餃(十個) 熱量:910.8kcal***

皮蛋瘦肉粥 熱量:323.5kcal

牛肉粥   熱量:333.5kcal

香菇雞片粥 熱量:333.5kcal

皮膚過敏根治了

今天有一個患者,跟我說他之前感冒都不看中醫的,但 有一次感冒一個月都沒好,經由親戚介紹看中醫,一週就好了,但後來又有一次感冒,看中醫拖了一個多月才好,他又開始對中醫有點疑惑,直到這次他們全家,包 括他兒子、女兒、他小叔和她自己共四個人全都得了腸胃型感冒,都來給我看。

他兒子第一次來發燒39度,我開麻黃湯幫他發 汗,雖然是高燒,但我把脈確定是風寒,於是就開溫藥,一個晚上燒就退了,我再調理一下腸胃,病就好了。他小叔也是發燒,但是我用白虎湯+小柴胡湯+銀花+ 魚腥草,雖然都是一樣的病毒傳染,但小叔脈象已經進入溫病證型,所以開涼藥,也是一個晚上就退燒了。

這個患者今天又來,跟我說他原來有皮膚過敏的問題,這次感冒堅持看中醫,雖然過程也是有點小發燒,但是他發現,皮膚過敏的問題突然不見了。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我跟他解釋過,他就明白為什麼了。

很 簡單,西醫只要一發燒就開退燒藥,不論風寒、風熱、溫病,都是退燒藥,邪氣沒去除,反而把免疫反應抑制掉了。身體的抵抗力就像是軍隊,你不讓他去打細菌病 毒,他就閒閒在家沒事做,於是就會有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這不是我隨便說說,免疫學就有教IgG是對抗細菌病毒的,而IgE是引發 過敏的。兩個路徑都是免疫系統引起的,但兩個系統就像天平一樣,如果IgE路徑太強就會引發過敏。

而這位患者,因為發燒,讓他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去對抗病毒細菌,所以他的免疫系統就不會引發過敏反應。就像軍隊去打仗了,哪裡還有時間作怪呢?

其實,除非急症,非要先退燒不可,我個人還是傾向先看中醫。

網路預約

http://59.124.174.66:82/MobileGO.aspx?Code=3831032406

門診時間:

http://sifon0728.wordpress.com/2012/03/23/1010323/

引用請註明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97080217020469

痛經可以吃止痛藥嗎?

以前在念醫學院時,我們是中醫西醫都要學,西醫的婦產科醫師教我們,如果要吃止痛藥要提前吃,不要等痛了再吃。這樣的觀念完全還是站在「止痛」的策略上。

 

理論上,止痛藥可以事先預防前列腺素的作用,減少子宮收縮,降低疼痛的發生。但是『經血排出也會比較不暢』,容易造成經血逆流,導致子宮腺體往腹腔跑,黏在腹腔的其他器官(例如:卵巢、輸卵管外壁、腸子)。就變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後續病理變化

因 為經血逆流導致子宮腺體黏在腹腔的器官,這些腺體在每個月的荷爾蒙週期變化影響下,會增生、然後剝落,下個月又增生、再剝落,每個月循環一次,於是這些黏 錯位置的腺體越來越大,就變成『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每個月的剝落也會『造成瘀血和沾黏』。沾黏在卵巢就會造成卵巢的症狀。沾黏在腸子就會造成腸胃的症 狀。此外,免疫系統會去清除這些黏錯位置的子宮腺體,也會去清除瘀血和沾黏,但是,往往免疫系統的反應太超過,反正造成正常組織器官的破壞,進一步使沾黏 更加嚴重。又如果免疫系統反應不及,這些每個月產生的瘀血和沾黏就無法清除。

 

卵巢、輸卵管的症狀-『不孕症的成因』

如果沾黏產生在卵巢、輸卵管,會導致卵巢排卵功能失調。卵巢每個月應該要正常排卵,經由絨毛的擺動送進輸卵管。如果有沾黏,當然會『影響排卵功能』。而且每次痛經的程度會一次比一次更痛,『止痛藥越吃越重』,經血就越排不出去,造成惡性循環。

 

腸子症狀-容易『便秘』

如果沾黏在腸子,不論是小腸、大腸,都會產生腸胃的症狀,常常會有腹脹氣或是便秘的症狀,這些症狀都讓人不舒服,而且『宿便不排出去』,身體的廢物就會累積在身體內,腸子容易阻塞,造成腸子平滑肌疲勞,『蠕動會越來越差』。此外也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中醫的看法

中 醫認為痛經主要還是『寒與瘀』,中藥不採取止痛的方式,而是讓經血排的順暢,讓『氣血更通暢』,氣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因為如果不是用疏通的方式,只是一 直止痛,就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疏通不但不會有副作用,而且氣血一旦通暢了,就可以不用依賴藥物,不但根本改善痛經的問題,身體的狀況也變好,『精神更 好』,『睡眠更沈』,『皮膚也會更有光澤』。且『氣血調順了之後,內分泌也會正常』,代謝會提高,『比較不會胖』,體脂肪不容易堆積。此外,『適當的運 動』也可以改善氣血循環,飲食方面要注意『不吃冰的東西』,這樣才是改善痛經的長久之道。

 

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12273785501112

在客廳也可以做的運動(針對臀部與大腿鬆垮)

在客廳也可以做的運動

 

這個運動對於下半身肌肉鬆弛,尤其是臀部、大腿鬆垮的人,可以達到肌肉緊實的作用,改善鬆垮的體型。此外,這個運動也可以強化腰大肌,而且腹部的肌肉也可以訓練到。

 

做這個運動時,如果你的動作越慢,越可以強化脊椎兩旁的深層肌肉,對於改善腰背酸痛很有幫助,經絡學上,可以打通背後的督脈,對於陽氣的運行很有幫助,可以幫助調節免疫力。

 

1. 先準備一張小凳子,不要高過膝蓋,最好是自己的腳可以跨過去的,大約30~60公分左右。

2. 首先將凳子放在右腳旁邊,兩手放在腰前方,微微外張,身體保持中正,腳尖向前,不要內八或外八。

3. 慢慢地抬起您的右腳,重心放在左腳,右腳繼續抬高,使右膝接近腰部的高度。過程中身體不要搖晃。

4. 右腳往右跨過小凳子,同時慢慢彎曲左膝,右腳慢慢著地,保持兩腳略比肩寬的距離,腳尖向前。著地後,身體保持中正,重心移至右腳,慢慢地抬起左腳,使左膝與腰同高,過程中身體不要搖晃,將左腳向右收,跨過小凳子,慢慢著地。

(3.-4.的動作越慢越好,身體才可以穩定不搖晃,完成的時間大約花30秒左右)

5. (反向操作步驟3.-4.)慢慢地抬起您的左腳,重心放在右腳,左腳繼續抬高,使左膝接近腰部的高度。過程中身體不要搖晃。

6. 左腳往左跨過小凳子,同時慢慢彎曲右膝,左腳慢慢著地,保持兩腳略比肩寬的距離,腳尖向前。著地後,身體保持中正,重心移至左腳,慢慢地抬起右腳,使右膝與腰同高,過程中身體不要搖晃,將右腳向左收,跨過小凳子,慢慢著地。(這樣來回做完算一次)

 

每天至少做4次,每天做8次效果更好。

 

 

轉載或引用請著名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 /note.php?created&&note_id=208132752581883#!/notes/%E4%B8%AD%E9%86%AB%E5%B8%AB-%E9%99%B3%E4%B8%96%E5%B3%B0-%E6%B8%9B%E9%87%8D-%E9%81%8E%E6%95%8F/%E5%9C%A8%E5%AE%A2%E5%BB%B3%E4%B9%9F%E5%8F%AF%E4%BB%A5%E5%81%9A%E7%9A%84%E9%81%8B%E5%8B%95%E9%87%9D%E5%B0%8D%E8%87%80%E9%83%A8%E8%88%87%E5%A4%A7%E8%85%BF%E9%AC%86%E5%9E%AE/208132752581883

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典型的症狀就是,剛起床時,腳一踩到地板 就會痛,但活動之後疼痛可緩解。一般以保守治療,無須開刀,即使開刀後,也要繼續復健。中醫認為,足底筋膜炎和腎精氣不足、肝腎虧損有關。因為肝主筋、腎 主骨,其實講的就是筋骨的問題。當腎氣不調,筋骨容易緊繃,導致足底筋膜繃緊,較敏感易痛。

 

中醫可以用針灸的方式,從腰部 的「腎俞、大腸俞」,腳踝的「太谿、復溜」等穴道,配合適當的針法,可以放鬆筋膜的張力。有足底筋膜炎的人,背部左右不對稱,當他臉朝下趴著時(推拿床有 一個孔洞,讓患者的臉的以正面向下),常常可以看到其中一邊背部隆起明顯。因此推拿的話要從背部開始放鬆,腰、骨盆、大腿、小腿都要仔細檢查,如果有肌肉 張力緊繃之處,也要把筋鬆開。最後才是足底筋膜的放鬆。如果腳痛只有醫腳,並沒有辦法達到長久的療效。

 

此外內服藥也必須配 合服用,一般常用六味地黃丸補腎陰腎精,加上肉桂、附子、牛膝、車前子,叫做腎氣丸,但我常用牛膝、延胡索、白芍藥、烏藥、川七、地龍來做加減,效果都很 好。理論上是說肝腎同源,補腎就是補肝,但實際上還是要讓筋膜放鬆,讓經絡的氣可以順暢,六味地黃丸本身就可以達到筋膜放鬆的作用,加上一些順氣的藥,讓 療效更好。

 

「筋膜緊繃」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少數是因為骨刺引起,而骨刺的形成也是因為長期筋膜緊繃,連結的骨頭長期處於拉力之下,骨頭才會長出骨刺。足底筋膜炎這個「病名」讓人「誤以為是發炎」,但實際上是因為筋膜緊繃造成的,因此放鬆筋膜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如有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note_id=214874511907707

腸胃平滑肌過勞造成便秘

便秘造成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腸胃蠕動的問題。腸子蠕動不佳,有一個問題要考慮,那就是平滑肌為什麼不動了?平滑肌受到自律神經控制,不像身體的隨意肌,沒辦法想讓他收縮就收縮。如果自律神經沒有受到刺激腸子就不會蠕動。有些人一吃飽就想上大號,那是因為吃飽的訊息,刺激了胃結腸反應,大腸就會開始蠕動。但有時候吃飽了也不會有想上大號的感覺,又是為什麼呢?當然有可能已經沒有宿便,也有可能是大腸處於強直僵硬的狀態,這就是中醫說的肝鬱氣滯的問題。

中藥常用大黃、承氣湯、麻子仁丸來治療便秘。其中麻子仁丸,藥性比較溫和。大黃包括大黃類方治療便秘真的很有效,但是有些人吃了會腸子絞痛。如果加一些白芍將可以緩解這個副作用,這也是麻子仁丸藥性溫和的原因之一。因為白芍可以柔肝、放鬆平滑肌,讓腸子不會有絞痛的感覺。有時候因為肝鬱氣滯造成平滑肌強直的便秘,用白芍加減也可以有不錯的療效。如果氣滯嚴重的,可以柴胡疏肝湯為主方,筆者自己試過各種大黃和白芍的類方,柴胡疏肝湯剛好符合筆者的體質,服用後真是順暢無比。以前還是中醫學生時,去讓學長看病,學長開小建中湯,也是讓我順暢無比,小建中湯是溫藥,是補藥,為什麼還可以讓我變得順暢呢?因為小建中湯白芍的比例很重。

便秘的治療,一定要辨證論治,有時候大黃不得不用,有時候遇到肝鬱要用白芍,遇到氣滯要加枳殼、遇到腸液不足大便乾硬的要用芒硝,老人、小兒科、體弱者可以用增液湯。藥的劑量也很重要,劑量太重反而造成腹瀉,太輕也沒有療效。便秘不是難治的病,光用瀉藥只能治標,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才可以不需依賴藥物。平時應養成多吃蔬菜、水果,適量喝水,不要常吃油炸類。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給自己壓力,壓力一大,自律神經就會失調。也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造成腸胃平滑肌過勞,強直僵硬,也會影響腸胃蠕動。

轉載請著名出處:http://www.facebook.com/notes/%E4%B8%AD%E9%86%AB%E5%B8%AB-%E9%99%B3%E4%B8%96%E5%B3%B0-%E6%B8%9B%E9%87%8D-%E9%81%8E%E6%95%8F/%E8%85%B8%E8%83%83%E5%B9%B3%E6%BB%91%E8%82%8C%E9%81%8E%E5%8B%9E%E9%80%A0%E6%88%90%E4%BE%BF%E7%A7%98/200697053325453

春夏養生必勝密技

現正是春夏交接的季節,內經說「春夏養陽」,除了說明養生應注重陽氣之外,更要注意的是避免外感入侵。因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常保持身體的陽氣充足的狀態才不容易生病。此時恰逢季節交替,冷熱不定,燥濕不調,容易使得身體機能發生紊亂。然而天氣愈加炎熱,藥膳補藥能否服用呢?其實只要選材得當,辨證合宜,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綠豆薏仁湯、酸梅湯和冬瓜露等,都是夏天常見的飲品,甚至西瓜也是消暑常吃的水果。並非所有人都不能吃冰冷的食物,只要是平常人體質中和者,適量的食用涼性的食物,不但美味還可以消暑,有何不可?但是過量就不好,尤其是冰品,更要節制,即內經裡提醒我們「春夏養陽」的道理就在這裡。

藥膳所用的藥材如白木耳、藕節、綠豆、蓮子、山藥、薏苡仁、枸杞、烏梅、山楂、菊花、玉竹、麥門冬、沙參…等,對人體的作用較為緩和,相對副作用也較小。如果是治療疾病之藥材,如:黃柏、大黃、黃連、黃芩等藥材,比較峻厲,副作用也較大,在食用上必須特別小心,應由中醫師辨證處方才能服用。

夏天天熱,若有鼻病者且較易流鼻血可用:桑白皮二錢、藕節六錢、麥冬三錢、地骨皮二錢、金銀花三錢,加適量冰糖及適量水煮20分鐘後放涼,濾掉藥渣,當飲料服用服可止鼻血,又有生津止渴、降火、預防鼻病之療效。

因多食冰冷,造成的食慾不振、腹瀉,可用黨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扁豆二錢、陳皮錢半、山藥二錢、甘草一錢、蓮子二錢、砂仁錢半、薏苡仁三錢、玉竹二錢,以上用三碗水煮成0.8碗,可以健胃補脾,增加食慾,又可止瀉。但因飲食不潔造成的腹瀉則千萬不可服用此方。

口乾舌燥、咽乾、火氣大、牙齦腫痛、便秘,可用菊花三錢、麥冬三錢、玄參二錢、生地三錢、甘草一錢、知母二錢,加入適量水後煮20分鐘,再加入乾薄荷三錢 (後下) 煮3分鐘,濾掉藥渣,當茶服,可清暑解渴、退火、又可潤腸,幫助排便。多食用綠色蔬菜也可幫助排便。

不易入睡、眠淺、易醒、健忘,可用百合三錢、茯神三錢、生地三錢、遠志二錢、柏子仁二錢、丹參二錢、知母二錢、甘草一錢、川芎一錢半、酸棗仁三錢,用三碗水煮成0.8碗,睡前二小時服用,可以幫助睡眠,增強記憶。睡眠充足,情緒自然穩定,抵抗力也可增加。睡眠障礙者常有心理因素、壓力因素,因此心情放鬆,不要為了小事發脾氣,凡事放寬心,不要想太多,也能有助於睡眠。

咳嗽的中醫居家護理

現在正是冬末時期,天氣又濕又冷,又遇上流行性感冒肆虐,許多人因此出現了頭痛、全身酸痛、發燒、咳嗽、以及喉嚨痛的症狀。在東漢時期,張仲景(註)的傷寒論就對此症狀有所論述,「…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和現在的流行性感冒極為類似,可知中醫對於流行性感冒的治療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然而醫學不斷進步,西醫已有很好的治療模式,對於流行性感冒症狀的緩解確實有幫助,在初期若能應用抗病毒藥物也可能縮短病程,但只對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效,易產生抗藥性,且有中樞神經及腸胃道的副作用,而使其臨床使用受限。而在中醫門診中,也常遇到感冒症狀大部分治好了,但咳嗽卻拖了一個多月還沒好,今年冬天特別多這類患者,因此提供一些居家護理的方法以供參考。

中醫認為咳嗽還可以細分很多證型,因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大都屬於外感,可簡單分為寒咳與熱咳。一般而言,「喉嚨會痛、痰黃、舌尖紅」為「熱咳」;「喉嚨不痛、痰白泡沫狀、舌淡紅、四肢容易冰冷」者為「寒咳」。

屬於「寒咳」者,可用薑(2-3片)、蔥白(2-3段)以用沸水250c.c.煮2-3分鐘,熱服可以祛寒。「熱咳」者,可用金銀花(約10g)先煮10分鐘,再加入薄荷(乾品10g)煮1-2分鐘,溫服。不論寒咳與熱咳,多休息、多喝溫水也是必要的。

痰黃是因為發炎,飲食盡量清淡,不要吃烤、炸、辣,可以多吃水梨、白蘿蔔、苦瓜、絲瓜、奇異果等涼性食物,此外,可以羅漢果、彭大海、陳皮、桔梗來當作潤喉的茶飲,其中彭大海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易腹瀉者應慎用。因為晚上睡覺時,痰排出的功能較差,留在氣管的時間較長,痰容易變黃,所以早上第一口痰常是黃色的,和發炎不能混為一談。

穴位按摩可以按迎香、風池、曲池、合谷:

迎香:在鼻孔旁開約0.7公分與法令紋交接處
風池:在後頸部,中線旁開約三指幅(食指、中指、無名指),入髮際約一公分處。
曲池:曲肘時,肘橫紋上端盡頭處(大拇指側)再往外約0.5公分處
合谷:在虎口,即大拇指與食指中間的肉,按的時候朝食指的掌骨下緣按,會有酸脹的感覺。

咳嗽常常是感冒之後的後遺症,如果保養得宜,配合適當的中醫中藥調理,可依個人體質需要,辨證論治,讓咳嗽好的更快,使抵抗力增加,日後感冒的機率降低,身體也變的更加健康。

註:張仲景是漢代末年極為優秀的醫師,後世稱之為醫聖,在中醫界的地位不亞於華陀。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