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思路 @@~~

~~@@ 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思路 @@~~

很多疾病,在中醫典籍都沒有記載,但這些疾病也存在於古代,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中醫典籍常以「眩暈」、「頭痛」、「中風」、「頭重腳輕」來論述記載高血壓。因為以前沒有血壓計,但這些症狀卻是高血壓病人常見的症狀。

中醫認為,高血壓形成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不會突然就發生高血壓的疾病,例如:先天稟賦不足 (遺傳、體質)、精神壓力、飲食 (重口味、油炸)、七情 (情緒暴怒)、勞逸(過勞或不運動)、縱欲 (常喝酒、逛夜店、熬夜),等長期消耗自己身體的結果。

體質方面,陰虛、陽虛、陰陽兩虛、臟腑虧損也是常見原因。

誘發發病的因素,如:高度精神壓力、常吃高納食物 (造成水分滯留、聚濕生痰)、常吃炸辣食物 (實火)、長期睡眠不足 (虛火)。

慢性高血壓的基本證型,要考慮標本虛實,治標則以實火為主,補虛則補其正氣虛弱,看哪一個臟腑虛,該補也是要補。高血壓是標,中醫認為,身體虛弱,微循環變差,需要高一點的血壓,血壓才會高。因此改善微循環,補養臟腑,才可以治本。因此不懂中醫的人,一看到人參,就說高血壓不能吃,實在荒繆。(但也不是說每個高血壓的都可以吃人參,還是要經過醫師辨証論治,才能開處方。)

臟腑虛弱,以肝腎心脾為重點,肺氣不足也有關係。其中又以肝腎陰虛為主,年紀也有關係,年紀大的人,腎氣容易不足,導致腎陰虛,肝腎同源,肝陰為腎陰所生,所以也會波及肝陰,造成肝陰不足。這是本虛的部份。

肝陰不足時,導致肝陽上亢,會出現目眩,目脹,頭暈、頭痛、失眠、肩頸僵硬、臉色像喝醉一樣紅潤。如果肝陽化火,就會出現口乾口苦,易怒,情緒不穩,嚴重的話會引起胸悶,脅肋脹痛,呼吸不暢等症狀。若引發中風,出現中風後遺症,就要以鎮肝息風藥物加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