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推拿笑話

話說我今天去診所推拿我的腰
隔著布簾  我在電療
我聽著布幕外   推拿師跟一個患者的對話
推拿師:北北  身體好很多啦
        肌肉已經沒有那麼僵硬了
        您一定可以活到九十歲
北北沒說話
….
….
….
 
 
 
 
 
 
推拿師:北北  您今年幾歲啦?
 
 
 
北北:我  拔  十  九  水……
 
 
布幕外再也沒傳來任何對話聲….
….
….
….
 
[本文轉錄自ptt StupidClown]

腹痛

一、辨證要點
(一)腹痛的性質:
1.寒痛:寒主收引,寒氣所客,則痛多拘急,腹鳴切痛,寒實可兼氣逆嘔吐,堅滿急痛;虛寒則痛勢綿綿。
2.熱痛:多痛在臍腹,痛處亦熱,或伴有便秘喜飲冷等症。
3.瘀血痛:多痛而不移其處,小腹刺痛、拒按、經常在夜間加劇;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
4.氣滯痛:疼痛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攻衝作痛,伴有胸脅不舒,噯氣,腹脹,排氣之後暫得減輕。
5.傷食痛:多因飲食太過,或食積不化,腸胃作痛,噯腐,痛甚欲便,得便則減。
6.虛痛:一般久痛屬虛,虛痛多痛勢綿綿不休,可按或喜按。
7.實痛:暴痛多屬實。實痛多有腹脹、嘔逆、拒按等表現。
(二)腹痛的部位:
1. 少腹痛:
(1) 腹痛偏在少腹,或左或右,或兩側均痛,多屬肝經症狀。
(2) 少腹痛偏於右側,按之更劇,常欲蜷足而臥,發熱、惡心、大便欲解不利,為”腸癱”證。
2. 少腹近臍左右痛,按之有長形結塊(按之大者如臂、如黃瓜,小者如指),勁如弓弦,往往牽及脅下,名為”痃癖”。
3. 臍腹痛:
(1) 腸內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煩躁悶亂,嚴重者面色青慘,四肢逆冷,頭汗出,脈沈伏,名為”乾霍亂”。
(2) 時痛時止,痛時劇烈難忍,或吐青黃綠水,或吐出蛔蟲,痛止又飲食如常,為”蟲積痛”,多多見於小兒。
(3) 腹中拘攣,繞臍疼痛,冷汗出,怯寒肢冷,脈沈緊者,名為”寒疝”。
4. 小腹痛:
(1) 小腹痛偏在臍下,痛時拘急結聚硬滿,小便自利,甚至發狂,為下焦蓄血。
(2) 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小腹陣陣急痛為”淋證”。
二、治療原則
(一)當分寒熱虛實。實則攻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滯者通之,積者散之。
(二)注意通補關係:
1. 不通則痛叫為實證疼痛的病機,治當通利。除攻下法外,如溫通、活血通絡,理氣散結等均屬”通”的範疇。
2. 虛痛當補,《景岳全書‧心腹痛》謂:“凡治心腹痛證,古雲痛隨利減,又曰通則不痛,此以閉結堅實者為言。若腹無堅滿,痛無結聚,則此說不可用也。其有因虛而作痛者,則此說更如冰炭。”說明理虛止痛的重要性。
三、 辨證論治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寒邪內阻證

腹痛急暴,遇冷則甚,得溫則緩,怕冷,踡臥。

苔薄白,脈沈緊。

口不渴,大便溏薄,或秘結,小便清利

寒邪傷中

氣機鬱滯

溫中散寒

甘溫益氣

中虛臟寒證

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飢餓及勞累後痛甚,得食或休息後痛減。

舌淡苔白,脈沈細。

大便溏薄,怕冷,神疲,氣短

脾陽不振

寒從內生

脈絡失養

溫中散寒

氣滯血瘀證

氣滯

脘腹或脅下脹痛,攻竄不定。

舌苔薄,脈弦或弦細。

痛引少腹,胸悶噯氣,惱怒憂慮,疼痛易作

肝氣鬱結

逆而乘脾

疏肝調氣

血瘀

腹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而拒按。

舌質紫暗,脈細澀。

腹部疼痛經久不癒

血絡瘀阻

活血化瘀

濕熱積滯證

腹痛突然,持續加重,或陣發劇痛,腹痛脹滿,拒按,口乾苦,小便黃赤。

舌苔黃膩,脈弦數。

身熱,大便秘結,或溏而不爽,胸脘痞悶噯腐吞酸,或嘔惡

濕熱內結

腑氣不通

清化濕熱

通腑導滯

四、轉歸及預後
(一)腹痛的轉歸及預後決定於其所屬性質。
(二)從辨證角度來說,寒、熱、虛、實、既可轉化,亦可兼夾。如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亦可使氣機失其暢達;虛寒腹痛常兼夾食滯等。
五、預防與護理
(一)適寒溫,避免外邪入侵。
(二)慎飲食,防止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元氣。
(三)調情志,心情愉快,避免憂思鬱怒等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參考文獻:中醫內科證治學 (弘祥出版社)

中國醫藥學之復興 作者:陳立夫

中國醫藥學之復興  

作者:陳立夫

        真理無中西之分,文化為世人所共享,對人群無絲毫貢獻者,終必為人所制。

吾中華為世界最優秀之民族,有五千餘年光榮而有記載之歷史,能集結十億人民為一家,其對於人類生存之原理有獨到之發明,對人類生存之所需──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均有偉大貢獻,其能廣生與長生,豈偶然哉!

吾人自稱為炎黃子孫,黃帝相傳為醫學大家,神農為藥物學家,源遠流長,吾人對於醫藥智識,應較任何國家為優,乃理所當然。

不意於吾國受外力之侵凌,內政腐敗,外交無方,淪為次殖民地者幾一世紀之久,物質建設,固屬落後,自信喪失,尤為可悲。

吾國文化之精義,不能離乎易學,醫學亦難例外,其最高原理為「致中和」,蓋一切莫不在動,亦莫不在變,人體各部,更莫不如此,一旦失去中和,即稱為病,使之回復中和,即稱為健康。因此對於體內相關之部分,研究其相生相剋之關係,遂有陰(–)陽(一)消長之闡明,更有五種基本動態之發明,即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是也。合而言之為一正弦弧,分而析之,為用之於調整之力也。

每一種藥物是何種路線,生何種力量,進入體內何種部門,均有詳盡之研究,具物理化學二者之功能以治疾病者也。其大部分為植物,其根,其莖,其葉,其花,各依其性質而分別其用達,數千年前已能如此,謂之不科學,不亦自陷狂妄乎?

民族之健康,繫乎醫學常識之普及,對於每種食物之有益於身體之某一部分,上一代人均能言之鑿鑿,苟無西醫藥之輸入,及西醫之數典忘祖,當不致對於自身之醫藥問題置之腦後,更不致借政治力量打倒中醫。

民族自信心之喪失,由於外力者半,由於自棄者半,苟無 國父之大聲疾呼,恢復自信,苟無 總統之親身領導,取消不平等條約,還我獨立自由,則民族文化之復興,猶屬夢想。

在文化復興運動推行之中,吾人對於中國醫藥問題,究應採取何種態度?余認為中西醫藥界,應採取誠意合作態度,使數千年流傳下來之中國醫藥經驗,再加一番現代科學方法之補充說明與實驗,務使數千年以人為實驗所得之寶貴結論,不致虛擲,繼續為全人類謀福利,同時現代通用之實驗方法,可使望聞問切更增確實者,不問中西醫生,均應學習與採用,以符合「文化為世人所共享」之原則。凡能以現代科學方法,闡明中醫之學理,分析中藥之功用者,均有助於文化之復興,且有增益國家之光寵,衛生行政當局,應予獎勵,以示其對於中醫之態度有所改變,無須待外人之注意而隨之注意,如針灸然。此類崇洋媚外之心理,必須根除,國家始有復興之希望。

總之,殺人方法,愈少愈好,治人方法,愈多愈好。用麻醉藥可以開刀,用打金針,亦可開刀,兩者固可並行而不相悖者。服阿斯匹靈,可以去寒,服桑葉薄藥湯,亦可去寒,何以必以前者來打倒後者?何況前者在農村中既貴而又難得耶!吾人苟能多為窮人著想,為國家經濟著想,應從良心上之自知有所選擇也。

總之,惟有中國文化中有:「道並行而不相悖」之偉大思想。因為吾民族具有「大剛中正」之特性。惟其大,故能容;惟其剛,故不屈;惟其中,故不偏;惟其正,故不邪。有英美派、德日派之分者,源於西方之狹窄觀念而來,非中國之精神也。祇求能救人,不必分派別,祇問其有效,不必分中西。「將吾國固有之道德智能,從根救起,對西方之物質科學迎頭趕上」,才是我們的正確態度也。

醫為仁道,而非謀利,乘人之危,攫人之財,其行可鄙,其心可惡,非吾國道德之所許者,惟以商業為中心之西方社會,始有此事,不必學也!

中國文化,漸漸為世人所重視,則中國醫藥之學,亦必隨之而為世界所注視,吾人將待他人之發掘而隨聲附和乎?抑莊敬自強迎頭趕上,以期有所貢獻於人群乎?此則為諸君之責任也!

 
 

雨刷

上星期去買了新的雨刷,不過這是一件不太特別的事,特別的是我只買一支,靠駕駛座的那支。
 
昨天有事開車出去,發現新的果然很好用,但右邊的那支舊的就覺得…還沒換之前,其實右邊那支感覺還沒壞耶~沒想到換了駕駛座這支後,右邊的問題就跑出來了~
 
讓我想到昨天上課時,老師說,治療傷科時,常常會跑出新的問題,本來不會痛的會突然覺得痛。我想就像右邊的雨刷吧~本來覺得他很好啊~但是左邊靠駕駛座的這支就更糟了,當時是以左邊為標準覺得右邊還ok吧~
 
等到我把左邊(的雨刷)治好了後,右邊(的雨刷)問題就會比較明顯的跑出來了~

看到「…共…」就用加法的小學生

今天在速食店聽到一個數學老師在教小學生吧,XX國小的,有一題數學題,要用減法,學生用了加法,小學生的理由是題目問「」所以用加法,結果老師把題目再念一次,其實是問「早上八點出發,十一點到達,共花了幾小時」。
 
心裡想到的是中醫診斷時,若看到「某證」是否一定用「某法」?
 
例如:肝腎陰虛證是否可以用疏肝法而不用常規的補肝腎之陰?肝氣鬱結證是否可用補腎陰法而不用常規的疏肝法?
 
又例如:傷科常見的扳機指,卻治療骨盆歪斜而不治療扳機指?
 
《傅青主女科》產後惡寒身顫說:「人以為產後傷寒也,誰知是氣血兩虛」;產後惡心嘔吐說:「人皆曰胃氣之寒也,誰知是腎氣之寒乎!」然而其後皆有其獨到見解,產後惡寒身顫接著云:「太凡人之氣不虛,則邪斷難入。產婦失血既多,則氣必大虛,氣虛則皮毛無衛,邪原易入」:產後惡心嘔吐則繼續說明:「夫胃為腎之關,胃之氣寒,則胃氣不能行於腎之中;腎之氣寒,則腎氣亦不能行於胃之內,是腎與胃不可分而兩之也。」「產後失血過多,必致腎水乾涸,腎水涸應腎火上炎,當不至胃有寒冷之虞,何故腎寒而胃亦寒乎?蓋新產之餘,水乃遽然涸去,虛火尚不能生,火既不生,而寒之象自現。」
 
若後人以傅青主所言為尊,豈不又另開一偏見之門,如同肝腎陰虛就補肝腎,肝鬱就疏肝,看到「」就用「加法」,此為見樹不見林之過也。傅氏其根本精神在於辨證必須全面,詳加思辨。以傅氏為尊,不若以思辨為巧矣。

神奇的皮膚針

以前都不太用皮膚針,皮膚針長的有點像耳針,但耳針刺入時是垂直刺入體表,耳針常用在耳朵的穴道,當然也被用來貼在其他地方。
相對於耳針,皮膚針是橫刺,就是說沿著皮膚層幾乎平行的角度刺入,然後再用3M的透氣膠帶固定。
皮膚針和耳針一樣,可以留在身上幾天,基本上,除了糖尿病和免疫功能較差的人要特別小心,一般人並不會因此感染。
之前就有看過paper報告皮膚針可以治療腰痛,有顯著差異,當時還不太相信這篇paper,直覺上就認為這麼短的針,該不會是安慰劑效應吧!
上週六去桃園上課,林醫師教我們用皮膚針,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觸診,找到局部脹硬的點,或是以筋膜拉扯來判斷,找遠端的脹硬點,最笨的方法就直接找最痛的點。一般人在刺時,方向並不一定要特別講究,但對於經絡敏感人,順著經絡方向刺入,可以有較佳的效果。
週一下午,遇到一個初診病人,沒有針灸經驗,右肩痛,向外abduction以及向後extension時會痛,被動運動時較不痛,如果加上external rotation疼痛會加重。且手舉起放下時會特別痛。
初步診斷是肌肉發炎,但我只是實習醫師,還是要給主治醫師看過,主治醫師先針陽陵泉,效果有限,於是又針了肩三針,留針20分,我去取針時,問了病人,還是會痛。我就想說找看看有沒有筋膜拉扯的問題,礙於座位以及對方是初診就很保守的找了斜方肌,在靠近風池埋了一針,病人也說沒差,我就在他說很痛的點,大概是在三角肌最突點,準備要埋針時,病人問說,「這麼短的針會有效嗎?」我不理他,就說「試試看,可能會有效。」埋好之後,我叫他舉手看看,又叫他把手放下來,他很懷疑的「ㄟ恩」的一聲,然後又很驚訝的說「不痛了耶~」
不過,林醫師在教我們皮膚針時,有說這是一個止痛的方法而已,新傷比較有機會因此痊癒,(這病人大概有一個月了,我想先建立他對中醫的信心,一方面也試試皮膚針的神奇療效。)舊傷的話有可能因為止痛後,反而使用過度而之後更痛,所以在使用上還是要多想清楚。我是有請病人週三晚上回診,我再幫他看一下。也就是今天啦~

baby要吃多少ㄋㄟ ㄋㄟ

以胃管或杯子要餵多少奶?

 

1.      出生第一天,每天每公斤體重給60西西,平均分做8-12餐。

2.      出生第二天,每天每公斤體重給80西西。

3.      出生第三天,每天每公斤體重給100西西。

4.      出生第四天,每天每公斤體重增加20西西,至每天每公斤給到160-180西西,繼續到嬰兒直接由乳房吸奶,且體重持續增加為止。

 
資料來源:幫助母親哺餵母乳  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index11-2.htm  七、特殊情況下的哺餵母乳 p.123-124

食物屬性

寒性食物:
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子、椰子、柿子。

涼性食物:
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香瓜。

溫熱性食物:
辛辣物:辣蒜、芫荽、薑、蔥、沙茶。
燥熱物:任何燻、炸、燒烤物、茴香、韮菜、肉桂、羊肉。
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咖哩、酒。
常見補藥:當歸、黃耆、人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四物湯。

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
蔬果類:蕃石榴、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空心菜、波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
肉類:雞肉、魚肉、豬肉、排骨、豬小腸。
其他:白米飯、雞蛋、牛奶、豆漿。
(朱醫師:過敏者少吃雞蛋、牛奶;雞蛋、牛奶、豆漿、米漿易引起脹氣。)
(個人意見:白米飯含澱粉量高,胚芽米、糙米飯、五穀飯含維生素、纖維素,營養價值更高。)

參考台北市立仁愛院中醫部印製「日常食物屬性中藥服法須知」

水果篇-葡萄、西瓜、龍眼

葡萄 甘酸平(按:性溫?)
     益氣補血、除煩解渴、健胃利尿。
     筋骨風濕痛、令人強壯耐風寒、利尿,
     宜虛弱患者、開胃、補虛。
     含糖分高、不可過食,便秘者不宜。
 
西瓜 甘寒無毒
     利尿消腫、消煩止渴、解暑熱、寬中下氣。
     清熱解暑、解酒、降血壓、喉痛口瘡。
     單次不宜多食,過多的水分到胃裡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龍眼 甘平
     開胃益脾、滋補強壯、安神補血。
     貧血、心悸、失眠、健忘、脾虛腹瀉。
     中滿氣壅、消化不良者慎用,及風寒感冒者少服。(按:外感不論寒熱皆應少服)
 
資料來源:仁愛醫院中醫科Brochure(針灸減肥的飲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