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散 《名方配伍分析及應用》
【方源】《溫病條辨》
【處方】連翹30g 銀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竹葉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
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
【用法】上為散。每服18g,鮮蘆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肺藥
取輕清,過煎則味厚入中焦也。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
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能】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太陰風溫、溫熱,瘟疫、冬塭,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
【配伍分析】
1.《溫病條辨》本文僅遵«內經»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于內,治以減寒,佐以甘苦之劑。又宗喻嘉言芳香逐檅之說,用清心涼膈散,辛涼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也。此方之妙,預護其虛,純然清肅上焦,不犯中下,無開門揖盜之弊,有輕以去實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 《成方便讀》銀翹散,治風溫溫熱,一切四時溫邪。病從外來,初起身熱而渴,不惡寒,邪全在表者。故以辛涼之劑,輕解上焦。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皆辛涼之品,輕揚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葉、蘆根清肺胃之熱而下達,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結而上行,此淮陰吳氏特開客氣溫邪之一端,實前人所未發耳。
- 《醫方概要》治溫邪初起。以牛蒡宣利肺氣而滑利竅;豆豉發越少陰陳伏之邪,為君;以銀花、連翹甘涼輕清,宣洩上焦心肺之邪為臣;荊芥散血中之風;薄荷辛涼,宣肺胃之熱而洩風;竹葉清心肺;甘、桔解毒開肺,載諸藥上浮;蘆根清胃熱,合辛涼輕劑而治肺胃上焦風溫,但熱無寒;咳嗽不爽,加杏仁、象貝;口燥加花粉;熱重加山梔、黃芩;脈洪口渴,石膏亦可加。吳氏以銀翹散為主,治津氣內虛之人。
- 《實用方劑學》銀花、連翹散為治溫病之主藥;薄荷、荊芥以散風;竹葉、甘草以清熱(此四味為佐);用桔梗為使,輕陽以開其上;加蘆根為引,甘淡以泄于下;而以牛蒡、淡豉為臣,通玄府以逐邪,俾為汗解,此亦辛涼苦甘之旨,誠為外感風溫,初起在表、無汗之主方。本方根據河間涼膈散而加減腹方之制也。
- 《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銀翹散為近世治溫熱病辛涼解表之通方。方用薄荷、牛蒡、竹葉、豆豉汁辛涼宣散,又君以銀花、連翹之清解辛熱,俾心熱清則肺得清肅,而又金風送爽,颯颯生涼,肺氣宣散,皮毛之壅熱自開矣。況有桔梗蘆根以直接宣清肺熱,更何患口渴之不清,身熱之不解耶?
- 《謙齋醫學講稿》一般用銀翹散,多把銀花、連翹寫在前面。我認為在溫病上採用銀翹散,當然可將銀、翹領先,但銀、翹是否是君藥,值得考慮。如果銀翹是君藥,那麼臣藥又是什麼呢?我的意見,銀翹散的主病是風溫,風溫是一個外感病,外邪初期都應解表,所以銀翹散的根據是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稱為辛涼解表法。這樣,它的組成就應該以豆豉、荊芥、薄荷的疏風解表為君;因係溫邪,用銀、翹、竹葉為臣;又因邪在於肺,再用牛蒡、桔梗開宣上焦;最後加生甘草清熱解毒,以鮮蘆根清熱止渴煎湯。處方時依次排列,似乎比較愜當。既然以解表為主,為什麼用清熱藥作為方名,這是為了糾正當時用辛溫發汗法治療溫病的錯誤,不等於風溫病只要清熱不要解表。
【臨床應用】
- 風熱感冒《廣東中醫》(1962,5:25):用銀翹散粗末治療風熱感冒1150 例,凡感受風溫溼熱、瘟疫、冬溫、等邪氣所引起的病,症見微
惡風寒,發熱,自汗,頭痛,口渴或不渴而咳,脈浮數,舌苔
白,屬風熱型者,均可用本方治療,一般1劑後熱度降低,2治4
天可痊癒,平均2.7天。
- 小兒肺炎《湖北中醫雜誌》(1982,1:55):用本方加減,治療小兒肺炎25例均于3至5天內痊癒。其中2天內退熱者17例,4天內退熱者8例;濕囉音于3天內消失者9例,5天內消失者16例;X線胸透者12例,病灶均在5天內消失。
- 呼吸道感染《中醫藥研究》(1986,4:21):應用本方制成袋泡劑,放于杯中加鮮開水50~100ml,3~5分鐘後服用。每次2袋,每日3~4次,重者每次4袋,每日4次,小兒酌減,治療呼吸道感染50例。結果:有效(藥後3天內退熱,隨後體質好轉)占88%,無效(藥後3天以上發熱不退或加重,局部體質無好轉)占12%。
- 風疹《中醫雜誌》(1987,4:273):應用本方加減:銀花、連翹各10g,荊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各6g,淡竹葉、豆豉、甘草各4g,蘆根15g;此為1歲左右小兒劑量,余者按年齡大小增減;伴高熱者加石膏20g,知母9g;疹色較紅者加丹皮、赤芍各10g;疹色淡者加滑石10g,通草6g;頸旁及耳後等處淋巴結腫大者加夏枯草、昆布各10g;胸悶易煩者加焦山梔10g;鼻衄者加茅根10g,黃芩9g;治療爆發性劇烈風疹400例,伴有咳嗽者250例,鼻衄者40例,非血小板減少性子癜15例。結果:多數病例能在1劑藥後臨床症狀明顯減輕,2劑藥後大部分臨床症狀消失,其中約120例服3劑,有45例服4~5劑,主要針對頸旁等淋巴結腫大未消失者。本組中除有5例患兒因病發腮腺炎、牙周炎、腦膜炎、心肌炎等療效不明顯而改用了其他方法治療外,余全部治愈,未留后遺症。
- 小兒疱疹性口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44,10:520):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0g,連翹5g,桔梗5g,薄荷3g,蘆根12g,牛蒡子9g,竹葉5g,木通3g,板藍根10g,甘草3g;面赤,苔黃,便干,口臭去結梗、薄荷、牛蒡子,加生石膏15g(先煎),知母5g,地黃5g;治療小兒疱疹性口炎112例。結果:中藥組痊癒30例,顯效57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為5%。對照組(用西藥嗎啉雙胍片)總有效率57.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益顯著。
- 風疹《內蒙古中醫藥》(1995,1:5):以本方為基本方,咳重者加杏仁;熱重者加殭蠶、丹皮;皮膚搔癢加蟬衣;大便干結加瓜類、焦軍;口渴加蘆根、沙參;咽痛加玄參,治療風疹196例,結果:痊癒101例,有效9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
- 水痘《北京中醫大學學報》(1998,6:65):用本方加減:金銀花、連翹、桔梗、荊芥穗、淡竹葉、薄荷、板藍根、蟬蛻、薏苡仁、車前子、生甘草為基本方;發熱、口渴加生石膏、知母;咳嗽加桑汁、杏仁;大便干結加大黃;舌紅少津加生地、發冬;治療水痘42例。結果:治愈40例,好轉2例,治癒率為23%。
- 疱疹性咽峽炎《湖南中醫雜誌》(1996,2:36):以本方去豆豉為基本方,隨症加減,治療小兒疱疹性咽峽炎70例。結果:顯效47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2%;對照組70例用嗎啉胍治療,結果:顯效10例,有效29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55.7%。
- 病毒性心肌炎《湖南中醫雜誌》(1997,4:29):以本方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52例。結果:痊癒38例,好轉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2%。
- 腎性咽喉病《陝西中醫》(1999,6:247):採用銀翹散(銀花、連翹、桔梗、薄荷、豆豉、牛蒡子等)治療腎性咽喉病54例,有效率6%。提示本方法對該病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例咽之作用。
【按語】吳鞠通自稱本方為治療溫熱病初起的“辛涼平劑”,並解釋說:“蓋肺位最高,藥過重,則過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藥輕之患,故以普濟消毒飲時時清揚法。至于其制方原理、所主証候、注意事項,原均已詳解,注家論述甚明,無須再議,惟方中主藥,《醫方概要》議為是牛蒡和豆豉,而《謙齋醫學講稿》議為是豆豉、荊芥、薄荷,而不是一般所說的銀花、連翹,其中理由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