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蕁麻疹

 

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發作時奇癢無比,皮膚會出現浮腫不規則突起,起疹子,紅疹,類似蚊蟲叮咬但面積更大。
引起蕁麻疹的誘發因子,即過敏原,很難確定,即使檢查了,也常常檢查不出來。
不過一般來說,帶殼海鮮,例如:螃蟹、蝦類,以及不新鮮的魚類也有可能過敏。刺激的食物,如:燒烤、炸物、辣椒等也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蕁麻疹的症狀。鵝肉、鴨肉、或蛋類、乳製品,因為有多樣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是過敏原。花生、芒果、奇異果、鳳梨、芋頭,也應盡量避免。此外,環境中的粉塵也可以引發蕁麻疹,還有不明昆蟲(如:跳蚤)叮咬也會誘發。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起疹子屬風邪,若有紅腫癢的症狀,剛發作者,大多為肺熱,若本身剛好是濕熱體質,遇到上述誘發過敏原,就可能會造成蕁麻疹的症狀,此時,中醫會用清熱解毒,若伴隨便秘的話,可用瀉下的方來調治。
有時候,蕁麻疹的病程超過兩週以上,肺氣開始不足,或是本來肺氣就虛弱的人,因為肺主皮毛,對空氣變化特別敏感,會有因為接觸到低溫時就起疹子,微癢或不癢,這種情況下就要特別注意保暖。若是夏天外出,盡量避免曬太陽,外出最好做好防曬。
如果病程超過四週以上,可能就會變成陰虛的證型,或是本身就是陰虛體質的人,例如:容易口乾、失眠、便祕、皮膚乾燥,若是常吃燥熱食物,炸雞、薯條、麻辣鍋…,則蕁麻疹的症狀就會加重,且夜間發作的頻率較高。極癢且有灼熱感,此時,除了清熱滋陰外,更應該調整飲食作息,好好保養,尤其不能熬夜,食物方面也應避免烤、炸、辣的食物。
蕁麻疹的病人,應盡量避免環境的刺激,清潔週遭環境,減少粉塵的產生,出門要戴口罩,避免太陽光直射皮膚,紫外線指數高的時候,應撐傘遮陽。食物方面避免上述可能引起蕁麻疹的食物。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不穿太過保暖的衣服,避免泡溫泉。壓力也會引起蕁麻疹,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舒壓,同時改善循環,調節免疫力,睡眠充足也可以避免皮膚過敏,降低蕁麻疹發作的頻率。
提醒蕁麻疹患者,癢的時候不要去抓,用拍打或是冰敷的方式較佳,以免破皮造成細菌感染。蕁麻疹發作後很容易演變成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因此要從體質的根本去治療,並且改變不當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才能徹底和蕁麻疹說掰掰!

吃的藝術與方法

現代人講究吃,早餐一定要吃,午餐便當沒吃完怕浪費,晚上媽媽或老婆煮的又太好吃,假日再去聚餐吃到飽,有些人外加消夜下午茶,吃這麼多身體受的了嗎?

 

六分飽這個大原則一定要遵守,吃東西一定要細嚼慢嚥,有時候我們以為一個便當是正常的食量,其實不然,大概吃六分飽就可以了。不知道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便當吃到一半,因為忙什麼事,就把便當放下了,超過30分鐘之後再回來,想再繼續吃,卻發現沒胃口了…。原因並不是便當冷掉不好吃,您可以把便當換成麵包也會有同樣的情形發生。

 

原因不在食物本身,而在於您已經飽了。而「飽了」的感覺大約要30分鐘才會從胃傳到大腦,事實上,您吃一半就飽了,只是需要30分鐘,讓您的胃告訴大腦「已經飽了」。如果您吃東西太快,大腦來不及知道「已經飽了」就會繼續吃,等您吃完,差不多半小時了,這時候大腦才知道「飽了」…久而久之,您就會誤以為一個便當的食量就是正常的食量。

 

人在演化的過程,常常是沒吃飽的,只是社會越來越進步,人類開始會儲存糧食,但是糧食可能聚集在少數貴族,大部分的平民不一定可以餐餐都吃的飽。後來又因為社會制度的遷移變化,至少在文明的城市裡,糧食從不缺乏,卻養成了越來越大的食量,甚至習以為常。

 

另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食物沒吃完浪費,所以一定要把食物吃完。這樣的觀念似是而非,有二個原因:

 

  1. 食物沒吃完,應該要分給有需要的人吃,而不是自己硬撐吃完它,這樣虐待自己的胃是不對的,有需要的人也並沒有吃到這些食物。

 

  1. 食物吃不完,又沒辦法將食物及時的送給需要的人,例如:遊民或是糧食缺乏的地區…,既然如此,就應該準備適量的食物,點餐也應該適可而止,如果您跟老闆說,我的飯可以少一點,老闆應該不會介意。

 

至於吃到飽,純粹是一種享受,偶而為之並沒有不好,只是吃太多,還是會傷腸胃,建議仍要細嚼慢嚥,不要一次拿太多的食物,吃完再拿,如果想吃夠本,可以挑貴一點的食材,但不要吃太撐。既然進了餐廳,就打算要花錢,如果想省錢,當初就不要去吃到飽餐廳了,所以適量吃到飽就好,不要吃到撐。

 

假如熱量吃太多怎麼辦?運動吧~另外,吃到飽的隔天,理論上不太容易餓,應該順其自然就吃少一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