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太太吃了我一包藥,本來不易入睡,剛剛跟我說,他下午像瀉了氣的氣球一樣,下午整個攤睡在沙發上。我只用了柴胡疏肝湯加減,安神藥都沒加,看來他最近壓力比我大。
月份: 2012 年 7 月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用防風 白芷蒼辛草與芎 生地黃芩堪酌用 三陽開表益薑蔥
組成:羌活一錢半、防風一錢半、細辛五分、白芷一錢、川芎一錢、蒼朮一錢半、生地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
服法:病急時需要急發汗,熱服後喝熱粥;病較緩和可溫服緩緩發汗即可
功用:解表祛濕、兼清裡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酸疼、鼻流清涕、口苦微渴者。
方解:本方有九味藥物組成,且以羌活為主要及劑型為湯劑而命名,本方所治至證,是由於外感風寒濕邪,內有火氣所造成。風寒束於體表,則會出現惡寒怕冷,發熱發燒,無汗、頭痛。若濕邪鬱滯經絡,造成肌肉僵硬收縮,使得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肌肉酸痛的症狀。兼有火氣大的話,就會出現口苦、微渴。治宜發散風寒濕邪,兼清裡熱。故組方時以羌活發汗解表,除濕陣痛為方中主要藥物。以蒼朮辛苦溫燥,加強發汗除濕,防風辛甘性溫,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為風藥中之潤藥,其功能具有舒緩肌肉僵硬的作用。防風、蒼朮可以幫助羌活發汗祛濕、散寒止痛,為方中次藥。以細辛、川芎、白芷為散寒祛濕、活血止痛,黃芩、生地幫助清瀉裡熱,生地又可養陰,此五味藥共為方中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使各種藥物發揮所長,共達解表祛濕、兼清裡熱,使風寒濕邪可去,裡熱可清,則諸症自癒。
加減變化:
1. 若寒邪較重者,減黃芩、加附子溫陽去寒。
2. 若便秘者,可加大黃、陳皮。
3. 若痛劇者,羌活劑量加重。
4. 若濕重腹脹滿、胸悶者,可去生地,並加枳殼行氣開胸。
5. 若濕邪較輕,肢體酸痛不明顯者,可以去蒼朮、細辛等溫燥藥物。
6. 若濕滯中焦,脈濡、舌苔白厚者,去黃芩、生地,加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濕。
7. 若咳嗽有痰者,加杏仁、前胡、款冬花以化痰止咳。
藥理:
本方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菌、抗病毒、鎮靜、調節免疫等作用。
臨床應用:
(1)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2) 急性蕁麻疹
(3) 風濕性關節炎
(4) 坐骨神經痛
注意事項:
陰虛氣弱者慎用。
便秘醫案
周小姐便秘嚴重,服中藥後,現在已順暢排便。原本四五日一次,現在一天1~2次。這是由於睡眠不足造成的心火長期累積,心火清了之後再用補脾氣藥物收功即可。
胸悶醫案
劉先生胸悶已久,經理筋、整骨之後,症狀改善,加上鹿角膠等內服藥,以及寬胸理氣的藥。原本心律不整的症狀一併改善。
生男育女法
生男育女法
生男育女在宗教信仰上認為是上天注定,在生物學上認為是先生的精蟲染色體決定,即使是最新的科技,如:精蟲分離術,也僅有六到八成左右之成功率,本方法乃根據食療改善體內環境,需配合中藥調理,以提高生男育女之成功率。
欲生男:
先生宜多吃下列食物:魚、肉類、酸類水果、菠菜、蕃茄
太太宜少吃肉類(但不是完全不吃),多吃蔬菜,如:萵苣、豆芽、花椰菜,以及麵食、馬鈴薯
欲生女:
先生宜多吃下列食物:魚、肉類、酸類水果、菠菜、蕃茄
太太宜多吃肉類及蛋黃、豆腐,少吃蔬菜、麵食、馬鈴薯(但不是完全不吃)
(先生的飲食以提高精蟲活動度為主。太太的飲食可改變精蟲在子宮內的存活環境,多吃肉類、蛋黃、豆腐可提高X精蟲生存力,提高生女機會;多吃蔬菜、麵食、馬鈴薯可提高Y精蟲生存力,提高生男機會。)
平時保健:
先生以固精為主,於太太排卵前三天停止行房以儲精蟲,排卵期連續三天,可每日行房一次,最好三日皆行房,或挑一至二日行房。中藥以收濇固精為主。氣虛者應以補氣為主,陽虛者補腎陽;少數陰虛火旺者,則不宜補氣或補腎陽,應該要養陰清虛火為主,用藥方向完全相反,應請中醫師診斷後再服藥。
太太以補氣血為主,欲生男者補陽氣為主,欲生女者補陰血為主,太太情緒起伏不宜太大,得失心不宜過重,以免情志過盛,造成肝鬱,肝氣鬱結,容易化火,或是阻滯氣機,造成氣血循環不好。少數為氣血不虛,但肝火已盛,治療應循序漸進,先疏導肝氣,再伺機清瀉肝火。
行房注意事項:
行房前先生用涼水洗澡,如天氣太冷,至少生殖器部位需要涼水沖洗。太太用溫水,可全身泡澡,促進血循。夫妻應放鬆情緒,要有情調,前奏要長,因女性所需反應時間較久。先生於行房前先小便,因尿意與射精前的感覺很接近,兩種感覺混淆,易造成早洩。欲生男,射精時要深入陰道,可提高成功率。不論欲生男女,行房後,太太臀部墊高休息10分鐘,之後飲用適量溫開水,一週內太太不可做劇烈運動,忌食生冷。
解表劑
解表劑是以汗法為主要依據,具有發散表邪,治療表症的一類方劑。
臨床上見到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脈浮,稱之為表證。但因感邪有風、寒、熱的不同,又分為以下類型:
1. 表寒證者,於臨床上見到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2. 表熱證者,於臨床上見到發熱重,惡寒輕,口渴咽痛,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3. 體虛外感者,除見到表證外,同時會有短氣,倦怠,脈無力而虛,以及氣血、陰陽不足的症狀。
「汗法」是通過辛散方藥,以開泄腠理,促進發汗,使外感六淫之邪從體表趕出去的一種治法。因表證本身就分表寒、表熱與體虛外感三大類,因此汗法也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及扶正解表三個方法。
解表藥多具有辛味,入肺經與膀胱經,辛能發表,肺主皮毛,膀胱經絡行於背後脊椎兩旁,且膀胱經主一身之表,所以本類的藥物,多具有發散表邪,治療表證的作用,同時藥性亦有寒涼、溫熱之不同,及兼治兼症,因而將他分類如下:
1. 辛溫解表藥: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紫蘇、白芷、羌活、細辛、辛夷、蒼耳子。
2. 辛涼解表藥: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蟬蛻、淡豆豉、連翹。
3. 兼能祛濕陣痛:羌活、防風、白芷、細辛、藁本。
4. 兼能清利頭目:荊芥、薄荷、桑葉、菊花、蔓荊子。
5. 通鼻竅:辛夷、蒼耳子、細辛、白芷。
6. 透疹:蟬蛻、牛蒡子、荊芥、升麻、葛根。
7. 利水消腫:麻黃、浮萍。
8. 止咳平喘:麻黃、半夏、杏仁、細辛、紫蘇
9. 和胃止嘔:紫蘇、生薑、半夏。
解表藥經研究其具有發汗、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發炎、抗過敏等藥理作用,如果配伍得當,可發揮極佳的療效。
中醫治療胃炎的原理
嘈雜的定義與歷沿革–中醫治療胃炎的原理
嘈雜,是指胃中空虛,似飢非飢,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憹,莫可名狀的一種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胃炎的症狀,常和胃痛、胃食道逆流等病同時並見,臨床可因胃熱、胃虛、肝鬱、血虛等原因所致。
考嘈雜證名,始見於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朱氏立嘈雜一證,認為痰濕、氣鬱、食積、熱邪皆是致病所因,他在《丹溪心法,嘈雜》篇說:「嘈雜,是痰因火動,治痰為先,薑炒黃連,入痰藥。用炒山梔子,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又說:「食鬱有熱,炒梔子、薑炒黃連不可無。肥人嘈雜,二陳湯少加擾芎、蒼朮、白朮、炒山梔子。嘈雜若濕痰氣鬱,不喜食,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子」。
明,王肯堂認為:「嘈雜與吞酸一類,皆由肺受火傷,不能平木,木伐相火乘肺,則脾沖和之氣索矣」。
張景岳在他所著的《景岳全書-嘈雜》篇說:「此證有火嘈、有痰嘈、有酸水浸心而嘈。大抵食已即飢,或雖時不飽者,火嘈也,宜兼清火。痰多氣滯,似飢非飢,不喜食者,痰嘈也,宜兼化痰。酸水浸心而嘈者,戚戚膨膨,食少無味,此以脾氣虛寒,水穀不化者,宜溫胃健脾。又有誤用消伐等藥,以致脾胃虧損,血少嘈雜,中虛則煩雜不飢,脾弱則食不運化,此宜專養脾胃。總之,嘈雜一證,總由脾氣不和或受傷脾虛而然,所以治此者,不可不先顧脾氣。」
清,程鐘齡《醫學心悟,嘈雜》對本證的論述亦甚可貴,指出若治失其宜,可變為噎嗝*,並將嘈雜與虛煩做了鑑別。如程氏說:「嘈雜者,躁擾不寧貌,得食暫已,少頃復嘈,其中有夾痰與火者,則口煩唇焦,脈滑數也,二陳湯加山梔黃連之類;有脾虛夾痰者,則氣促食少,脈小弱也,五味異功散主之。嘈雜之證,治失其宜,變為噎嗝*者,眾矣,可不慎乎?」(按:噎嗝為一種很嚴重的胃病,和現在所說胃癌有高度相關。)
華岫云在《臨證指南醫案,嘈》按語中說:其病總在於胃。林珮琴《類證治裁,嘈症》同意嘈證屬胃的觀點,指出「若胃過燥,則嘈雜似飢,得食暫止,治當以涼潤養胃陰,或稍佐微酸;若熱病後胃津未復,亦易虛嘈,治當以甘涼生胃液,或但調其飲食;若胃有痰火,或惡心吞酸,微煩少寐,似飢非飢,治宜清火,稍佐降痰;又有脾胃陽衰,積飲內聚,似酸非酸,似辣非辣,治宜溫通;但由脾虛飲食不化,吐沫噯腐,治宜健運」。「大抵脈洪數者多火,脈滑大者多痰,脈沈弦者多鬱」(《類證治裁.嘈雜》)。林氏對於嘈證的論治,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了發展,值得學習。
病因病機
綜合前賢論述與現代醫學知識,可歸納為以下四種病因病機:
(一)飲食不節制造成痰熱:由於過食辛辣烤炸,常喝酒、重口味、愛吃油膩食物、或難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類、肉粽、肉圓。導致食物積滯中焦脾胃,中醫認為這就是「有形之痰」。脾主運化水濕,脾胃運化功能降低,水濕積聚,造成「痰、濕」鬱而化熱,痰濕熱所致。這類體質的人,通常體態會較肥胖,但也有少數是很瘦的人。
(二)情志不和造成肝鬱:肝主疏泄,若是工作壓力大,憂慮、多思慮、煩惱多、常生氣,都會造成肝氣無法疏通。尤其生氣過後,整個影響自律神經,中醫認為氣無法疏通,生氣一次要十五天以上,氣才會順,因此脾氣要好,事緩則圓。肝氣不疏,腸胃蠕動會變慢,氣無法順勢下降,有時會造成便秘。有時候阻塞久了,肝氣往橫著走,影響到胃,就會出現胃嘈雜的症狀,就是肝氣犯胃、肝胃不合。
(三)先天或病後脾胃虛弱:由於脾胃先天本來虛弱,或是生病過後胃的功能還沒恢復完全,胃陰受損,胃黏膜分泌不足,也會引發胃嘈雜。或常吃冰、喝冰的飲料,損傷胃陽,導致胃的循環變差,造成脾胃虛弱。胃氣虛,氣不足,則出現胃嘈雜。
(四)臟腑失調或術後失血過多造成血虛:先天五臟臟氣虛弱,或術後失血過多,使胃失濡養,則會導致胃嘈雜發生。此外心主血、脾運化可化生營血,思慮過度,使心血失其所養,脾胃臟氣虛弱無法化生營血,也會營血不足,造成惡性循環,一定要積極用中藥調理。
網路預約:
http://59.124.174.66:82/MobileGO.aspx?Code=383103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