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醫居家護理

現在正是冬末時期,天氣又濕又冷,又遇上流行性感冒肆虐,許多人因此出現了頭痛、全身酸痛、發燒、咳嗽、以及喉嚨痛的症狀。在東漢時期,張仲景(註)的傷寒論就對此症狀有所論述,「…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和現在的流行性感冒極為類似,可知中醫對於流行性感冒的治療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然而醫學不斷進步,西醫已有很好的治療模式,對於流行性感冒症狀的緩解確實有幫助,在初期若能應用抗病毒藥物也可能縮短病程,但只對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效,易產生抗藥性,且有中樞神經及腸胃道的副作用,而使其臨床使用受限。而在中醫門診中,也常遇到感冒症狀大部分治好了,但咳嗽卻拖了一個多月還沒好,今年冬天特別多這類患者,因此提供一些居家護理的方法以供參考。

中醫認為咳嗽還可以細分很多證型,因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大都屬於外感,可簡單分為寒咳與熱咳。一般而言,「喉嚨會痛、痰黃、舌尖紅」為「熱咳」;「喉嚨不痛、痰白泡沫狀、舌淡紅、四肢容易冰冷」者為「寒咳」。

屬於「寒咳」者,可用薑(2-3片)、蔥白(2-3段)以用沸水250c.c.煮2-3分鐘,熱服可以祛寒。「熱咳」者,可用金銀花(約10g)先煮10分鐘,再加入薄荷(乾品10g)煮1-2分鐘,溫服。不論寒咳與熱咳,多休息、多喝溫水也是必要的。

痰黃是因為發炎,飲食盡量清淡,不要吃烤、炸、辣,可以多吃水梨、白蘿蔔、苦瓜、絲瓜、奇異果等涼性食物,此外,可以羅漢果、彭大海、陳皮、桔梗來當作潤喉的茶飲,其中彭大海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易腹瀉者應慎用。因為晚上睡覺時,痰排出的功能較差,留在氣管的時間較長,痰容易變黃,所以早上第一口痰常是黃色的,和發炎不能混為一談。

穴位按摩可以按迎香、風池、曲池、合谷:

迎香:在鼻孔旁開約0.7公分與法令紋交接處
風池:在後頸部,中線旁開約三指幅(食指、中指、無名指),入髮際約一公分處。
曲池:曲肘時,肘橫紋上端盡頭處(大拇指側)再往外約0.5公分處
合谷:在虎口,即大拇指與食指中間的肉,按的時候朝食指的掌骨下緣按,會有酸脹的感覺。

咳嗽常常是感冒之後的後遺症,如果保養得宜,配合適當的中醫中藥調理,可依個人體質需要,辨證論治,讓咳嗽好的更快,使抵抗力增加,日後感冒的機率降低,身體也變的更加健康。

註:張仲景是漢代末年極為優秀的醫師,後世稱之為醫聖,在中醫界的地位不亞於華陀。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