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本病屬「咳嗽」、「痰飲」、「喘證」等範圍。分為外感引起,以及臟腑功能失調造成,大多是肺氣虛弱,或是肝火上炎,影響肺部支氣管發炎,老年久咳則可能與腎氣虛衰有關,通常伴有其他慢性病。外感是由於外邪侵犯肺部,例如covid-19病毒性肺炎,但即使是同一種肺炎,也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有些是風寒型,有些是風熱型,有些是外感濕邪。剛開始的原型病毒染病後症狀嚴重,大多屬於風熱型,一下子就造成肺炎重症,中醫認為屬於風溫的一種。後來的變種病毒,傳染力更高,但症狀越來越不嚴重,然而得病後不容易痊癒,大部分是外感風濕的證型。外感風濕的部分,可能會引動脾濕,脾濕容易生痰,有些咳得出來,有些雖表現為乾咳,但仍以支氣管發炎為其病徵。這種濕邪雖少痰或無痰,仍要用芳香化濕的藥,配合潤肺的藥一起治療。風寒性則常見於過敏性支氣管炎造成的氣喘,在身體表現為風寒型的支氣管炎,其發炎期,與肝火又有密不分的關係,如果可以避免過敏原的刺激,則可以減少發作。

總結歸納:

支氣管炎分為外感和內傷,外感的部分,有風、寒、濕、熱;影響的臟腑包含肺、脾、腎,也有肝火上炎犯肺,或是老年人肺病較嚴重,也會影響心臟的功能。

症狀:

主要以咳、痰、喘、支氣管炎為特徵。常在氣候突變或上呼吸道感染時,引起急性發作或加劇。出現膿性黃痰或少痰無痰,并可伴畏寒、發熱、喘息。若是上呼吸道感染合併咽喉炎會有咽痛的症狀。

常見證型:

風寒型︰咳嗽聲重、畏寒肢冷,或面色㿠白,甚則因咳喘而不能平臥,影響睡眠,痰多色白而清稀,口不渴,生病時喜熱飲食,小便清長,可能有過敏性鼻炎病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法以疏散風寒,化痰止咳為主。

風熱型︰咳嗽痰黃而濁或白黏難咯,發熱微變風寒,或肢體酸楚,咽痛,生病時渴喜冷飲,尿黃短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浮數或滑數。covid-19病毒性肺炎早期症狀或流行性感冒很多屬於風熱型。治法以疏風解表,清熱化痰為主。

肺氣陰兩虛夾燥邪傷肺︰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乾,咳甚者胸痛,痰中夾血,或兼惡寒、發熱等表證,舌質乾紅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澀或細數。治法以辛涼清肺,潤燥化痰為主,陰虛明顯者佐以滋陰藥。

肺氣虛︰咳聲清朗,多為單咳或間歇咳,咯痰清稀,色白而量少,或伴胸悶憋氣,易流汗,不能做激烈運動,經常感冒。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而無力。治法以補益肺氣,固表化痰為主,西洋蔘和麥門冬為常用藥物。

肝火犯肺︰乾咳無痰或少痰,痰黏稠不易咯出,平素氣短,動則加劇,口乾咽燥,眠少或不易入睡,頭暈目眩,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病,例如:高血壓。若兼有胃熱+腎虛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舌紅少苔,或光剝無苔少津,脈細澀或細數或弦數。治療以滋陰清熱潤肺為主。

結語:

中醫治療支氣管炎,不專以症狀控制為主,而以整體調理,治療需一定時間,若能耐心治療,按時服藥,大部分都可痊癒,減少肺部損傷。久病或伴有其他慢性病者,治療則更需要耐心,若有肺纖維化或是慢性阻塞性肺炎,也是要更多的耐心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辯證論治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子的發炎反應,常因過敏原刺激引起,通常好發於春、秋兩季,患者會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水或眼睛搔癢等不適症狀。這幾年因為空氣品質越來越差,過敏性鼻炎患者偶有合併氣喘的毛病,而過敏性鼻炎所造成的鼻塞或發炎,會使鼻腔失去溫暖與濕潤空氣的調節功能,進而刺激下呼吸道引起氣喘的發作。

對於過敏或氣喘而言,不論看中醫或是看西醫,都需要按時服藥。一般民眾常認為西藥有吃會好,沒吃就會發作,於是改看中醫,希望中醫能根治,殊不知體質調理需要時間,而引起過敏或氣喘的過敏原也要避免,疾病的根治在於生活飲食習慣的養成,並不是光靠吃藥就能達到的。

一般而言,中醫認為鼻過敏和肺氣、脾胃、以及腎氣有關:

(一)、肺氣虛寒者,鼻竅奇癢,噴嚏連連,繼則流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病者平素惡風怕冷,易感冒,每遇風冷則易發作,反覆不癒。全身症見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

(二)、肺脾氣虛者,鼻塞鼻脹較重,鼻嚏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下眼瞼腫脹。通常患病較久,反覆發作,常感頭重頭昏,神昏氣短,四肢困倦,脾胃欠佳,大便不成形,舌質淡或淡胖,舌邊或有齒印,苔白,脈濡弱。

(三)、腎氣虛者,病程已數年,鼻癢不適,噴嚏連連,時間較長,清涕難斂,早晚較甚,鼻竅黏膜蒼白,水腫。若腎陽虧虛者,平素頗畏風冷,四肢不溫,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或見腰膝痠軟,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若腎陰不足,症見形體虛弱,有時會有眩暈、耳鳴、眠差,或見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此類型多見於年長者。

然而,台灣氣候濕熱為多,飲食習慣也多烤、炸,而有肺熱、肝熱型的鼻過敏:

肺熱者,鼻涕濃且黏,有異味,鼻黏膜偏紅;肝熱者,除了鼻涕濃、鼻黏膜偏紅之外,也會有口乾口苦的症狀,伴有口臭,晚睡或睡眠不足,眼睛常有血絲,眼睛容易癢。

不同症型則需要不同的中藥治療,加上適當的運動,進而改善全身氣血循環。飲食方面,忌食烤、炸、辣、冰品、牛奶、巧克力、餅乾、海鮮。此外遇到空氣品質不佳時,務必戴口罩以免誘發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