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要看中醫嗎?

 

  咳嗽:

 

    熱咳:頓嗽散(桑白皮、柴胡、黃芩、石膏、梔子、甘草、桔梗)

          + 陳皮、前胡(或白前)、厚朴、杏仁、薄荷

 

    寒咳:寧嗽丸(桔梗、川斛、川貝、半夏、茯苓、陳皮、桑皮、薄荷

          蘇子、穀牙、甘草、杏仁)

 

    久咳可考慮止嗽散加減  少陰病脈可考慮麻黃附子細辛湯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請務必親自找中醫師把脈問診再開藥)

 

痛經-1.為什麼會痛經?

痛經-1.為什麼會痛經?

 

    女生會有月經是因為子宮內膜有週期性的剝落,一般的情形下,前列腺素會刺激平滑肌使子宮收縮,此外前列腺素會促進分泌一些酵素(lytic enzyme),誘發子宮內膜的剝落。(Lytic enzyme是靠前列腺素和黃體素<progesterone>共同來調控)。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次發性痛經。所謂原發性痛經就是「找不到原因」,做檢查都正常,通常初經就開始痛,且每次月經來的前兩三天開始痛,結束後就不痛,有週期性,類似生產痛、可能痛到後背、或伴有噁心嘔吐、腹瀉。西醫認為,和前列腺素太多有關。這一類病人往往會求助於中醫,而中醫治療後往往也會有改善。

 

    而次發性痛經,通常有骨盆腔病變,或有其他相關的婦科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類病人初經不會痛,幾年之後才會痛,月經來前 一兩 個禮拜就痛,結束後還在痛,有可能有週期性。

 

中醫認為會痛經可能和體質有關,經過辨證之後,發現痛經的病患中,常見的有四種類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肝腎兩虛。

 

氣滯血瘀型:常伴有腹脹、排便不順、或是情緒壓力大的時候症狀會更明顯,可能會伴隨經前胸部脹的很厲害,或者是血液循環較差,膚色暗塵,皮膚乾燥,月經來時會有血塊。舌暗紅或紫紅,脈象上會出現弦脈和澀脈。

 

    寒濕凝滯型:平常喜歡喝冰涼飲料的人,常常都屬於這一型。這一型的病人可能會有四肢容易冰冷,痛的時候熱敷可以緩解,吹到冷風就會痛的更厲害。月經量少,顏色較淡。舌苔白且膩,脈象上會出現沈脈或緊脈。

 

    氣血虛弱型:容易疲累,可能伴有貧血,臉色偏黃或偏白,較無血色,但天生皮膚白的又不在此限。說話有氣無力,比較小聲。痛的時候是綿綿的痛,容易頭暈或輕微頭痛。脈象會出現虛脈或是細脈。

 

    肝腎兩虛型:肝腎兩虛的症狀和氣血虛弱型很像,如果月經來時會有腰酸,或平時就有腰酸,到了月經來時腰酸的更厲害,就有可能是肝腎兩虛型。中醫說「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腎為先天之本,而肝又是女子之先天」,因此肝腎和痛經有密切的關係。會出現尺脈細數或尺脈沈細的脈象。

腹痛

一、辨證要點
(一)腹痛的性質:
1.寒痛:寒主收引,寒氣所客,則痛多拘急,腹鳴切痛,寒實可兼氣逆嘔吐,堅滿急痛;虛寒則痛勢綿綿。
2.熱痛:多痛在臍腹,痛處亦熱,或伴有便秘喜飲冷等症。
3.瘀血痛:多痛而不移其處,小腹刺痛、拒按、經常在夜間加劇;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
4.氣滯痛:疼痛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攻衝作痛,伴有胸脅不舒,噯氣,腹脹,排氣之後暫得減輕。
5.傷食痛:多因飲食太過,或食積不化,腸胃作痛,噯腐,痛甚欲便,得便則減。
6.虛痛:一般久痛屬虛,虛痛多痛勢綿綿不休,可按或喜按。
7.實痛:暴痛多屬實。實痛多有腹脹、嘔逆、拒按等表現。
(二)腹痛的部位:
1. 少腹痛:
(1) 腹痛偏在少腹,或左或右,或兩側均痛,多屬肝經症狀。
(2) 少腹痛偏於右側,按之更劇,常欲蜷足而臥,發熱、惡心、大便欲解不利,為”腸癱”證。
2. 少腹近臍左右痛,按之有長形結塊(按之大者如臂、如黃瓜,小者如指),勁如弓弦,往往牽及脅下,名為”痃癖”。
3. 臍腹痛:
(1) 腸內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煩躁悶亂,嚴重者面色青慘,四肢逆冷,頭汗出,脈沈伏,名為”乾霍亂”。
(2) 時痛時止,痛時劇烈難忍,或吐青黃綠水,或吐出蛔蟲,痛止又飲食如常,為”蟲積痛”,多多見於小兒。
(3) 腹中拘攣,繞臍疼痛,冷汗出,怯寒肢冷,脈沈緊者,名為”寒疝”。
4. 小腹痛:
(1) 小腹痛偏在臍下,痛時拘急結聚硬滿,小便自利,甚至發狂,為下焦蓄血。
(2) 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小腹陣陣急痛為”淋證”。
二、治療原則
(一)當分寒熱虛實。實則攻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滯者通之,積者散之。
(二)注意通補關係:
1. 不通則痛叫為實證疼痛的病機,治當通利。除攻下法外,如溫通、活血通絡,理氣散結等均屬”通”的範疇。
2. 虛痛當補,《景岳全書‧心腹痛》謂:“凡治心腹痛證,古雲痛隨利減,又曰通則不痛,此以閉結堅實者為言。若腹無堅滿,痛無結聚,則此說不可用也。其有因虛而作痛者,則此說更如冰炭。”說明理虛止痛的重要性。
三、 辨證論治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寒邪內阻證

腹痛急暴,遇冷則甚,得溫則緩,怕冷,踡臥。

苔薄白,脈沈緊。

口不渴,大便溏薄,或秘結,小便清利

寒邪傷中

氣機鬱滯

溫中散寒

甘溫益氣

中虛臟寒證

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飢餓及勞累後痛甚,得食或休息後痛減。

舌淡苔白,脈沈細。

大便溏薄,怕冷,神疲,氣短

脾陽不振

寒從內生

脈絡失養

溫中散寒

氣滯血瘀證

氣滯

脘腹或脅下脹痛,攻竄不定。

舌苔薄,脈弦或弦細。

痛引少腹,胸悶噯氣,惱怒憂慮,疼痛易作

肝氣鬱結

逆而乘脾

疏肝調氣

血瘀

腹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而拒按。

舌質紫暗,脈細澀。

腹部疼痛經久不癒

血絡瘀阻

活血化瘀

濕熱積滯證

腹痛突然,持續加重,或陣發劇痛,腹痛脹滿,拒按,口乾苦,小便黃赤。

舌苔黃膩,脈弦數。

身熱,大便秘結,或溏而不爽,胸脘痞悶噯腐吞酸,或嘔惡

濕熱內結

腑氣不通

清化濕熱

通腑導滯

四、轉歸及預後
(一)腹痛的轉歸及預後決定於其所屬性質。
(二)從辨證角度來說,寒、熱、虛、實、既可轉化,亦可兼夾。如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亦可使氣機失其暢達;虛寒腹痛常兼夾食滯等。
五、預防與護理
(一)適寒溫,避免外邪入侵。
(二)慎飲食,防止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元氣。
(三)調情志,心情愉快,避免憂思鬱怒等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參考文獻:中醫內科證治學 (弘祥出版社)

看到「…共…」就用加法的小學生

今天在速食店聽到一個數學老師在教小學生吧,XX國小的,有一題數學題,要用減法,學生用了加法,小學生的理由是題目問「」所以用加法,結果老師把題目再念一次,其實是問「早上八點出發,十一點到達,共花了幾小時」。
 
心裡想到的是中醫診斷時,若看到「某證」是否一定用「某法」?
 
例如:肝腎陰虛證是否可以用疏肝法而不用常規的補肝腎之陰?肝氣鬱結證是否可用補腎陰法而不用常規的疏肝法?
 
又例如:傷科常見的扳機指,卻治療骨盆歪斜而不治療扳機指?
 
《傅青主女科》產後惡寒身顫說:「人以為產後傷寒也,誰知是氣血兩虛」;產後惡心嘔吐說:「人皆曰胃氣之寒也,誰知是腎氣之寒乎!」然而其後皆有其獨到見解,產後惡寒身顫接著云:「太凡人之氣不虛,則邪斷難入。產婦失血既多,則氣必大虛,氣虛則皮毛無衛,邪原易入」:產後惡心嘔吐則繼續說明:「夫胃為腎之關,胃之氣寒,則胃氣不能行於腎之中;腎之氣寒,則腎氣亦不能行於胃之內,是腎與胃不可分而兩之也。」「產後失血過多,必致腎水乾涸,腎水涸應腎火上炎,當不至胃有寒冷之虞,何故腎寒而胃亦寒乎?蓋新產之餘,水乃遽然涸去,虛火尚不能生,火既不生,而寒之象自現。」
 
若後人以傅青主所言為尊,豈不又另開一偏見之門,如同肝腎陰虛就補肝腎,肝鬱就疏肝,看到「」就用「加法」,此為見樹不見林之過也。傅氏其根本精神在於辨證必須全面,詳加思辨。以傅氏為尊,不若以思辨為巧矣。

皮膚癢用藥 朱老醫師口述

皮膚癢治則要注意:四通(大小便、呼吸、汗孔),此為人體排毒的通道。
最重要的是通大便。
常用藥:淡竹葉(利尿清熱)、白薇(清熱涼血)、藿香、丹皮、銀花、澤瀉、赤茯苓、六一散、苦參、白蘚皮、珍珠粉(中毒淺)、牛黃(中毒深)
問:地膚子及蟬蛻這種解表藥可用嗎? 可
自己murmur: 有空可以把中藥學圖表解拿起來念念。

頭痛常用大法

頭痛喜戴帽裹頭保暖 脈浮緊 為風寒 用川芎茶調散

脹痛劇烈 口鼻生瘡,長痘痘 脈浮數 為風熱 用黃連上清丸

陰雨濕重,頭痛加劇 脈濡滑 為風濕 用羌活勝濕湯

情志不舒,怒則加重 脈弦 為肝陽上擾 用天麻鉤藤飲

頭痛目赤,口乾口苦 脈弦數 為肝旺火盛 用龍膽瀉肝湯

痛不甚劇,經久不愈,纏綿不已 脈細數 為陰虛 用杞菊地黃丸

身倦無力,氣短懶言,食慾不振,便溏 脈無力 為氣虛 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白芍、蔓荊子、細辛

面色恍白,舌淡,頭痛隱隱作暈 脈細 為血虛 用四物湯加陳皮、菊花、甘草

脈細弱 為氣血兩虛 用八珍湯 氣虛多血虛少用歸脾湯

痛如針刺,痛處固定 脈細澀 為血瘀 用血府逐瘀湯或通竅活血湯

平素飲食不節,脾胃運化失調,頭昏欲吐 脈弦滑 為痰濁 用半夏白朮天麻湯

四肢逆冷 脈緊 為脾陽素虛 水濕內停 寒飲阻絡 用吳茱萸湯

 
黃連上清丸:黃連上清川錦紋 薑黃川芎梔柏芩 玄參葛根菊花粉 落翹桔梗薄荷臣
 
參考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p.128-131 略有修改
 
以上僅供自學用,如有頭痛,請找合格之中醫師看診。
 
波特歸納為 風 火 痰 虛 善也。
自己再補一個 瘀。

失眠一號方

柴胡     0.8
當歸     1
白芍     1
茯苓     2
白朮     1
青皮     0.8
川芎     1
甘草     1
酸棗仁 1
夜交藤 1
牡蠣     1
琥珀     0.5

共12.1

針對辨證為肝鬱脾虛,口苦咽乾,消化不好,大便軟,情緒低落,左脈弦,右脈濡緩,苔白或微黃,稍膩。

若沒有琥珀 可加重牡蠣用量至1.5。
若有熱,長痘痘,當歸減量(0.5) ,加黃連0.5,怕苦可試試看知母0.5。
 
本方僅供自學參考,請找合格中醫師看診,勿以身試藥。
 
大陸期刊果然不可靠,這個方其實對失眠沒什麼用,還是主任說的對,要辨證論治,所以是沒有基本方這種東西的。